军事科学院徐馥芳:要有勇闯科技“无人区” 的胆识******
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图片来自新华社
党 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十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时,再一次提到了量子信息。近年来,“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等一批量子信息领域 的成果集中涌现,我国量子科技实现从跟跑、并跑 ,到部分领跑的重大历史性飞跃 ,量子科技发展 的体系化能力正在稳步建立。
量子力学自1900年诞生以来,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 的一扇新的大门。第一次量子革命,量子力学催生了晶体管、激光等重大发明。近年来,以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为代表 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兴起,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
本期科技访谈录,我们邀请到军事科学院量子技术方向学科带头人、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前沿交叉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馥芳,请他谈一谈神奇的量子世界 ,展望量子科技发展 的宏阔未来 。
量子之美,美在未知
记者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量子信息列入新时代十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量子信息是什么?它和我们经常提及的量子科技有什么关系 ?如今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徐馥芳 :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学和信息科学交叉催生的技术领域 。它利用微观体系 的量子效应 ,实现信息 的高灵敏感知、安全传输和高速处理。量子信息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3个典型技术分支。
量子科技是一个更宏观 的概念 。它指的 是量子力学建立后催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科学与技术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量子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量子革命兴起。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直接或间接改变和提升着人类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 的方式和能力 。
近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 。在量子通信领域 ,我国实现了光纤量子保密通信应用演示与验证的“京沪干线”,成功发射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实现了“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芯片和“祖冲之号”超导量子技术原型系统;在量子探测领域 ,我国多个单位研制 的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样机在国际重力比对试验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针对水下目标探测 的量子磁力探测样机已经针对典型场景开展了测试,等等 。
记者 :我们知道,量子力学 是描述微观物理世界 的理论。在您 的眼里,又或者说在您 的想象里 ,量子世界有多美?
徐馥芳:量子世界之美,在于它的神秘与未知 。在量子的概念提出之前,我们对微观世界 的认识,往往基于对宏观世界的理解之上 。受到物理学自身限制,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微观世界,甚至借助光学、电子学显微镜等也只能观测到皮毛 。如今,了解过量子测量 的我们都知道,量子测量会对被测量子系统产生影响 ;处于相同状态的量子系统被测量后可能得到不同 的结果 。这种因果颠倒的试验结果听来近乎玄幻,也 是诸多科学家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理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 的原因。
在量子世界,很多经典物理学中不存在的物理状态变得可能。量子力学直接颠覆了我们对整个世界 的认知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太多 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这怎能不令人欣喜?
如今 ,还有许多物理现象难以被我们理解,比如量子隧穿、电子自旋 、电子轨道跃迁、单电子自身干涉、测量导致 的坍缩 、共轭物理量无法同时精确测量(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等等 。这些都 是量子世界里 的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一旦打开走进去,里面可能是一个更加幽远深邃的“洞天”。
但是,量子世界的神秘 ,或者说对量子世界的疑惑,并不足以使我们怀疑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实验验证 ,基于量子力学发展起来的科学与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并将继续服务于人类社会生活 。
量子概念图。资料图片
对未来世界 的影响,将远超你 的想象
记者 :有句俗话说 ,“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量子似乎已经走进了人们 的日常生活,又似乎还很遥远 。您怎么看 ?
徐馥芳:很多时候 ,我们会觉得量子力学离我们很远 。这一略带神秘、略显高深 的学科,告诉我们微观世界中存在一些超导、超流、纠缠等神奇的量子效应 ,一般人很难理解 。虽然一直都在说量子科技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但 是这一过程 ,往往以基础科学 的形式在起作用。量子力学指导和推动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但 是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用户并不一定需要对量子力学懂太多 。传统的学科还在将技术进一步推向前沿 ,仍有在不引入量子力学的情况下的进步空间 。或者更直白地说,期望改变世界 的量子信息技术 ,目前许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者初步应用阶段,有待进一步突破。
另一方面 ,量子力学其实离我们又很近。我们周围 的物质 ,包括我们 的身体和大脑都 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在微观上遵守 的 是量子力学的规则。我们享受的现代科技产品,手机、电脑等都 是量子力学指导 的产物。近年来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 、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 ,相关 的科技产品正在加速走进我们的生活 。
当然,我们更需清醒地看到,量子技术在向世界展现出其强大能力和发展潜力 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这其中 ,不仅有来自对量子态的长时间维持和精确调控等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挑战,更牵扯到物理学基础理论等人类认识世界能力 的挑战 。也许,还需经过漫长 的时间,有新材料、新机理等特殊契机出现后 ,量子技术才能真正向世界显示其威力。
记者 :请您设想一下,量子信息技术会给我们 的未来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
徐馥芳:量子信息技术对未来世界 的影响,将远超你的想象 。在量子信息技术 的3个分支中 ,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通信发展得相对成熟 ,已经从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难度最大的量子计算 ,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距离商用普及仍有较长距离 。我们乐观估计,还要20年以上 的时间才能实现 。
量子计算 是量子信息技术中最综合 的一个技术分支 ,也 是对信息技术冲击最大的一个分支 。从算盘时代发展到冯·诺依曼架构的电子计算机时代 ,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从经典计算机到量子计算机 ,“量子比特”取代了经典的“比特”,量子计算机在理论上具有秒杀所有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以想象 ,一旦通用量子计算机发展起来,人类社会又将再次经历巨大变化 。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制药 、金融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都将因为量子计算机的巨大信息处理能力,发生颠覆性改变 。
有没有勇闯科技“无人区”的胆识 ,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记者:在钻研量子技术 的道路上,您遇到最艰难 的挑战是什么 ?
徐馥芳:从我 的经历来看,最艰难 的往往是起步阶段 。我们这个团队 是伴随着2017年新军事科学院调整组建而成立 的一个研究团队 ,刚刚成立时,团队只有几个人 ,来自全军不同 的单位。我还清楚记得 ,大家刚来到单位 的时候 ,办公场地都是临时借用 的 ,第一份项目申报书,是在临时租借 的宿舍中完成的。但大家都没有被这些现实困难吓倒 ,科研经费有限 ,就省吃俭用买设备买器件 ;团队人才短缺 ,就想方设法引进 、培养青年人才……几年时间过来了,我们 的团队已经相对稳定成熟 ,科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回顾这段从零起步 的创业历程 ,我最大感触 是,我们这一代科研人员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 ,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相关政策扶持下,在军事科学院良好 的科研氛围下 ,我们团队可以瞄准一个目标,心无旁骛地共同努力。在这种环境下,拼搏也成为内在的自发本能。
记者 :您认为 ,研究量子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有什么不同 ?研究量子技术需要怎样的科学精神?
徐馥芳:由于量子物理的概念与宏观世界完全不同 ,从事量子技术研究需要经过科学 的系统训练 ,接受其独特的逻辑和技术方法 。量子力学是一门完备的 、严谨 的科学。没经过系统训练 ,利用学习到的部分量子概念,结合自己 的现实经验看待或处理问题,很容易走入歧路,产生错误观点 。
现在社会上对量子技术存在着两种极端理解:一种是认为量子技术是骗子技术,所有的都是假 的,不认可量子力学的正确性 ,或者认可量子力学但不认可量子技术;另一种认为量子技术是万能 的,会彻底颠覆现在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 。这两种理解毫无疑问都 是错误 的 。量子力学 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需要理性认识基于量子力学发展起来 的量子技术,尤其 是方兴未艾 的量子信息学。它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它 的发展将成为我们传统信息技术的有力补充,并成为信息技术深化发展 的基础 。
从我长期从事量子技术的经历来看,我认为 ,研究量子技术 ,一 是需要科学严谨 的态度 ,能够严格依据量子理论进行推理和验证,进行试验设计和现象解释;二 是需要前瞻的洞察力 ,量子世界的现象和规律与我们熟悉的经验世界完全不同 ,对研究中碰到 的问题,必须敢于大胆假设 ,勇于创新 ,小心求证;三 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在研究量子信息技术时,科学难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同在,很多时候在短期内都难以出重大应用成果。中国古人常讲“十年磨一剑”,但在这个领域,有可能十年都难磨一剑,所以必须沉下心来埋头苦干。
在科学研究上,有时看似下 的是慢功夫,实则走的是快车道 。量子技术是一门非常前沿且深奥 的学科,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更多的“无人区”等着我们去探索。当我们与世界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没有勇闯科技“无人区”的胆识 ,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文字整理:张志华
阔别两年回归!深圳宝安马拉松3月19日鸣枪起跑******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卞立群)记者从赛事组委会获悉 ,2022深圳宝安马拉松定于3月19日7:30在宝安海滨广场鸣枪起跑 ,赛事报名已于3日上午10:00开启,将于15日18:00结束 。

据介绍,2016年,首届“宝马”凭借专业的赛事组织和良好 的赛事口碑 ,一举斩获中国田协“铜牌赛事”称号 。2017年 ,越级晋升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 。2018年 ,“宝马”作为“奔跑中国”的收官站,蝉联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殊荣。2019年“宝马”再次获评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并向世界田联“铜标赛事”发起冲击。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世界田联将从原有 的“白金标”“金标”“银标”“铜标”四级标牌赛事体系,调整为“标牌赛事”“精英标牌赛事”和“白金精英标牌赛事”三级体系 。“宝马”虽停办了两届 ,但依旧凭借高规格的办赛标准和优质的赛事服务体验,2021年、2022年获评“精英标牌”赛事行列 。
2022“宝马”是荣获“精英标牌”赛事后 的首次回归 ,全马路线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升级 ,路线规划涵盖了产城、人文 、景观等多维度的考量。“新赛道、新体验” ,从“湾区之光”摩天轮启程 ,途经临海大空港 、揽胜凤凰山、毗邻石岩湖,穿越700年鎏金岁月,跑向宝安中心区 。沿途风光旖旎、飞鸟翔集 ,将“山”与“海”有机串联 ,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处处书写着“三城”建设 的无限精彩。
据悉 ,选手可通过2022深圳宝安马拉松官方网站(shenzhenbaoanmarathon.com) 、公众号“深圳宝安马拉松”或“数字心动”APP进入报名系统,报名程序为:注册/登录→在线填写报名信息→提交(确保报名信息完整 、真实 、无误后提交)→在线支付报名费→公布抽签结果(预计2月23日10:00发布,未中签选手退还报名费)→公布参赛号码 。
据了解 ,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技术认证,广东省田径协会指导,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 ,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广州博润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赛事设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两个项目,总规模18000人,其中马拉松8000人 ,半程马拉松10000人。(完)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 |